撤销189名审核员资格,需要的不是喝彩而是反思 - 行业动态 - 浙江全品认证有限公司

新闻动态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动态 > 正文  

撤销189名审核员资格,需要的不是喝彩而是反思

因认证机构虚报审核计划并伪造项目现场审核记录,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认证结论,审核员提供不实证明文件等,一百多名审核员被撤销注册资格。
违规的事实,也是相当的滑稽,漏洞百出,认证机构主观就没有去现场的打算,而且造假造得都不认真,吃相极其难看。审核项目安排违背常识,逻辑混乱,人员根本无法到达现场;人员长期挂靠,人证分离,自身有着本职工作,竟被安排月平均20多天、多个跨省域的项目现场审核,不禁让人猜想,难道现在的审核都已经开启“私人飞机”模式了?核查过程中,提供的“证据”竟是虚假行程单、火车票……
127名审核人员,虚假审核,审核经历造假,认证机构编造虚假审核记录……行业为之震惊。
针对这种现象,业内异常愤怒。他们认为这些违规机构和人员的存在,造成了严重不公:
对规范从事认证的机构不公平
对规范从事认证的审核员不公平
对规范从事认证的获证组织不公平
在认证行业,信任和能力是比资本及其他更重要的进入指标,而他们,“偷”走了社会对行业的信任。
网友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治理认证乱象的支持、对认证违规行为的愤怒、对行业净化的美好期待,同时也不希望治乱仅限于处理一批审核员:
对这些违规失信的认证机构怎么处理?
对机构的实际控制人、管理者怎么处理?
对涉嫌虚假认证的证书又该如何处置?
面对治乱的初步成果,需要的不是喝彩,而是反思和行动。之所以产生如此触目惊心的认证乱象,不是技术问题、能力问题,而是他们一开始就动机不纯,奔着最大化牟利的目标进入认证领域。他们充分发掘认证管理体系的“短板”而用之,无底线地攫取利益。
以下一些现象的存在,确实给他们提供了“土壤”。
一是认证环节存在“灰色地带”,认证机构不去企业实地审核,监管机构不易查实,审核走过场同样不影响证书的“有效”。
二是监管环节存在漏洞,有机会钻空子,有的机构甚至提供“规避风险指导服务”业务,由专人指导如何规避检查。
三是违规成本低,收益大。
再有,由于“放管服”改革尚未完全到位,职能部门在取消“对资格的控制”的同时,在对行为的监督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更为完善有效的机制。
质量认证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、提高市场效率的一项基础性制度,它的本质属性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传递信任。
认证乱象,严重践踏法规的尊严,损害行业和企业利益,破坏行业风气,这些乱象,看似个别现象,然而危害的却是行业本身。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社会对认证的信任问题,乱象频出,更是给了以传递信任为已任的认证行业以重击。
认证乱象,从其自身看,动机明显,就是最大化牟利。但是,从社会影响看,其蔓延的后果就多元化了。因此,违规失信认证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(实际控制人)难辞其咎、难逃其责。同时,有关各方——监管部门、认可机构、行业组织、认证机构、认证人员以及认证企业,都应该反思:认证乱象的产生有没有自身的责任?治理认证乱象,各方是不是都该实实在在地做些什么?
我们希望,通过治理、反思、完善,还原每一张认证证书原本的权威,增强大众和行业信心,坚定不移走“质量强国”之路,这才是行业所需要的“正能量”。

版权所有 : 浙江全品认证有限公司   Copyright © www.qpc.org.cn   All Rights Reserved
浙ICP备15041533号-1   全球品质 , 全品认证   |   E-mail : qpc@qpc.org.cn